#

#
林海日报官方微信
#
林海日报官方微博

字号

A- 小

14

A+ 大

乌尔旗汉森工公司获评“全国绿化模范单位”荣誉称号——执“绿”为笔书写绿富同兴的时代答卷

包文君
2025-10-20
547

■本报通讯员 程光复

近日,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表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、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名单,乌尔旗汉森工公司荣获“全国绿化模范单位”称号,成为时博在线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自治区9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。这份荣誉背后,是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多年来“护绿、增绿、用绿”的坚实努力与创新探索。

近年来,乌尔旗汉森工公司坚定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,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,将生态建设成果有效转化为惠及员工群众的生态红利,形成了“生态促进产业、产业带动增收”的良性循环,为美丽林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科学增绿为大地披上生态盛装

每年5月前后,是时博在线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大兴安岭林区造林的黄金期。乌尔旗汉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内,尽是一片火热的劳动场景。公司干部员工分工协作,起苗装箱、运输上山、挥土定植……将一株株新绿栽入沃土。

公司制定相关制度与管理办法,建立“造林质量分级考核+苗木费用精准拨付”的激励约束机制,压实从报请付苗、运输储存到栽植管护、验收评估的各环节责任,确保造林全流程标准化管理,工作任务扎实推进。

“我们还采取跟班指导、随机抽检和巡回督导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模式,不断强化造林成效。”森林经营中心党支部书记刘伟介绍说。

公司安排跟班技术员在各生产作业单位蹲点指导,重点规范苗木栽植深度、间距把控等关键环节;森林经营中心不定期开展随机抽检,查看作业质量和清洁生产等情况,确保苗木成活率;公司各包片督导组对包片单位进行巡回督导,建立问题整改台账,明确整改时限、整改责任人,确保造林质量管理全过程可控。公司年度造林成活率已稳定保持在85%以上,三年保存率达到80%以上。

扎实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,通过人为干预“去劣留优、去弱留壮、去密留稀”,调整森林结构和生长环境。针对生态功能区林分退化趋势明显等问题,公司大力推进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项目,进一步提升了生物多样性,持续巩固强化生态安全屏障。目前,公司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2.4%。

守土尽责筑牢生态安全屏障

当前林区正值秋季森林防火期,公司各经营管护中心的管护队员每天早上7点,准时出发前往各自的管护点进行巡护。

在乌尔旗汉经营管护中心,管护队长张桐军为管护队员安排好当天工作。他翻看着上次检查记录,不时进行标注,确定责任区内的农牧户重点检查内容。这是公司“四级”管护网络体系的日常写照,通过与各责任单位签订防火责任状,将人员、标志、地块、责任、奖惩“五落实”,确保森林防灭火责任覆盖到全部区域。

公司以“建设标准化、管理规范化、装备机械化”为重点,整合优化专业扑火队伍、以水灭火队伍、航空特勤突击队人员配置,常态化开展日常专业技能训练、实战演练;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,实施“森林眼”全时自动监测,构筑“天、空、地”一体化森林防灭火体系,全力筑牢森林防灭火防线。

自林长制推行以来,公司坚持将其作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抓手,建立健全两级林长组织机构,落实两级林长责任,有序推进森林资源巡查、监管和林地资源管理工作,全面核查生态功能区内的建设项目,制定《野生植物资源采集利用管理办法》,维护生物多样性。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,无公害防治率、测报准确率、种苗产地检疫率逐年提高。发挥林政检查、防火检查、公安森保、资源监督、管护所管护“五道防线”作用,切实把森林资源、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林权林地保护好。

产业开花释放富民兴林生态红利

走进生物质能源颗粒厂生产车间,机器轰鸣作响,粉碎的林下剩余物在传送带的运输下被送入烘干机,经高温、压缩环节处理后,最终压制成细长均匀的生物质颗粒燃料。

“这些颗粒热值高、排放低,是替代燃煤的优质燃料,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。”应急事务中心主任杨金海说道。

生物质能源颗粒厂于2023年建成,是公司探索“林下生金、守绿换金”的创新发展举措,投产后又进行了升级改造,进一步提高产能,现日产量已达30吨。

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,公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与家庭经济,推动生物质能源颗粒、黑木耳培植,松茸、榛蘑、金莲花种植,野猪养殖等产业项目发展逐步走向正轨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同时,开展林业碳汇数据库建设,建立天然次生林、森林经营碳汇等项目数据库,并与北京盛达汇通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开发合同,于2020年末开始销售,截至目前,实现销售利润1393万余元。集中力量开发CCER项目,建立符合CCER项目地块2.23万亩,增加碳汇减排量,拓宽森林资源价值转换途径。

公司着力打造独具影响力的生态产业品牌,通过科学整合,扩建林木育苗分公司苗圃圃地规模,并成功申报种子园晋升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,为优质苗木培育打下基础。夯实乌尔旗汉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,全力打造森林、旅游大环线上的一个节点、一个驿站,先后荣获“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”“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”“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”“时博在线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生态摄影基地”等荣誉。

生态宜居绘就民生幸福底色

镇区的惠民广场上,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,孩子围着花坛追逐;火车站前的文化长廊里,居民游客在此驻足欣赏森工故事,感受着林区发展的脉搏;黎明生态园内绿树成荫,整洁的路面与错落的园林相映成趣,成为群众休闲的首选地……绿色已成为员工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。

公司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,先后建成大雁河生态教育基地、嬷嬷峰、五十九人工林天然氧吧、樟子松林等景区,为地区员工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。在公路沿线和镇区街道及空地植树89万余株,让道路两旁四季有绿、更加规整。

变化不止于环境的改善,更在于居所的舒心。“以前住远山的木板房,冬天烧柴取暖还漏风,现在搬到楼房,暖气、自来水一应俱全,出门就是店铺,非常便利。”说起搬家后的生活,居民李大爷满脸笑意。他是生态移居户中的一员,随着公司推进生态宜居建设,远山员工陆续搬入镇区新居所,而旧址则全部进行林地恢复,“搬得出、住得好、守得住绿”成了大家的共识。

公司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,联合属地政府安排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,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新建、修缮健身活动中心、篮球场、网球场、活动广场、文化长廊等,让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盈。

宣传赋能汇聚生态保护共识

生态保护非一人之功,需众人之智、全员之力。公司通过多维度动员、立体化联动,将生态保护理念深植人心,汇聚起林地协同、干群同心的强大守护合力。

依托“世界环境日”“爱鸟周”“森林防火期”等重要节点,广泛开展“美丽中国我先行”“爱鸟护鸟守护共同家园”、大型森林防灭火宣传等活动,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。组织员工群众参与植树增绿等活动,通过植一棵树、造一片林,引导大家树立植绿、护绿、爱绿的责任意识,共同守护好绿色发展成果。

线上线下同频发力,加大科普宣教力度。增加宣传栏,指示性标识牌等宣传设施,定期进行养护维护,及时更新宣传版块内容。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快手等平台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持续推送国土绿化、严厉打击毁林毁草等内容作品,努力营造爱绿护绿、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。


分享至微信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 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分享至头条
打开头条, 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