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
#
林海日报官方微信
#
林海日报官方微博

字号

A- 小

14

A+ 大

“驿”份爱心 温暖林城

王琦
2025-10-31
463

本报通讯员  牛鑫

       从为环卫工人、快递小哥提供休憩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,到为流浪猫狗提供庇护、寻找归宿的动物救助驿站,在牙克石市,一个个“爱心驿站”如一股暖流在城市中悄然流淌。这些散落在林城的“暖心巢”,正用多元化的守护,共同编织着林城最柔软的底色。

       幸福“加油站”点亮城市精神之光

     “唰唰唰……”10月26日清晨5点,又一场雪后,牙克石市气温接近零下20℃。街道上空旷寂静,只有路灯在寒风中散发着昏黄的光晕。此时,一抹抹鲜艳的橙色已经开始在各自负责的街道上跃动。他们是牙克石市的“美容师”——可敬的环卫工人。富有节奏的清扫声,成为林城清晨最独特的序曲。

     “我们要赶在早上8点前将路上的雪全部铲到路边堆成堆,为铲雪机做好提前准备工作,为市民出行提供一个干净、便捷的街道。”年近60岁的环卫工徐大姐说。

     “冬天最难的清扫工作就是清理薄冰,我负责六道街主街,有些人行道推雪机进不去,太阳也照不到,雪后就形成很多冰溜子,市民出行时很危险。在清理的过程中,我们大多是两人配合,一个铲冰,一个清扫铲掉的冰凌。”今年62岁的环卫工孙大爷一边拿着铁锹铲着冰,一边喘着粗气说,哈出的白气瞬间凝在睫毛上。

      对于环卫工人而言,寒冬凛冽,是环卫工人每日要直面的考验;城市洁净,却是他们始终坚守的底线。

       环卫工人们用汗水擦亮城市的容颜,而如今,这座城市也正用一场温暖的行动,为他们筑起一个个遮风避雨的“幸福加油站”。

       已经在环卫岗位工作7年之久的李大爷告诉笔者,没有爱心驿站之前,他们冬天在户外工作,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,很难喝上一口热乎水,自己从家带的热水早已凉透,在外面待久了,脚都冻麻了,想找个暖和地方都不知道去哪儿。

    “爱心驿站”的出现,有效缓解了户外工作者的困境。对此,65岁的环卫工薛大姐感同身受。

       薛大姐说:“爱心驿站就像我们的‘家’,我们的清扫工具都可以放在那里,有时店主会主动招呼大家进去坐坐,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。”

       笔者走进一家位于八道街林业总医院对面的快餐店,店面主要经营家常炒菜和盒饭,是环卫工人们常去的爱心驿站。店面虽然不大,但在临窗的拐角设置了户外工作者休息的专属区域,店内前台上放置了暖壶,方便环卫工人、快递小哥、城管等户外工作者一进门就能喝到热水。

       店主王先生说:“环卫工人为维护城市的整洁很辛苦,更何况牙克石的冬天很冷,能为他们提供一点方便,是我们应该做的。每天看到他们进来歇脚、打水,我都感到很开心,感觉店铺更有‘人情味’了。”

      王先生告诉笔者,店内打算在不久后推出“户外工作者套餐”,让大家能在寒冷的天气下,既能喝上热水,也能吃上一口热乎饭。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,牙克石市部分临街的菜店、旅店、商店虽没有挂“爱心驿站”的字样,但却在做同样温暖人心的行动。力所能及地为户外工作者们提供一杯热水、一刻小憩,便能驱散严寒,为身体和心灵“充电续航”。

     “驿”份爱心,加的不仅是身体的“油”,更是心灵的“暖”。这些小小的空间,成为牙克石市心灵地图上最温暖的坐标,让“林城”的冬天,寒意虽浓,暖流更盛。

      从流浪到归家 爱心驿站搭建生命桥梁

      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,总有一群小小的身影在徘徊,它们是流浪猫狗,是城市里“沉默的居民”。随着冬天的来临,牙克石市流浪动物的生存与严寒、饥饿、伤病、危险相伴。“流浪动物爱心驿站”的出现,如同星星之火,为无数流浪的“毛孩子”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。

      在牙克石市八号农场里有一个“猫狗之家爱心驿站”。谈及创办驿站的初衷,李先生说:“我自己丢过很多次猫,对于养猫的人来说,每次在路上看到流浪猫都瘦瘦小小的,心里特别心疼,就能回想起自己养的‘毛孩子’,大多数时候我就会带着猫粮和猫条去喂它们,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感情,有了想给它们一个家的想法。”李先生语气温柔却透着坚定。

      救助站的故事,充满了艰辛与温暖。最初,李先生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流浪动物,但到后来,在救助的过程中,他发现流浪动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。随着收养的数量越来越多,经济上的压力与日俱增,自己已经无法承担,但又不能抛下这些幼小的生命。于是,他就想通过开设抖音号来发布一些收养流浪动物和领养动物的信息,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帮助,也希望为小动物们找到更好的主人。

    “现在初见成效,大家会通过私信告诉我哪里有流浪动物,或者找我领养。有时,还会有爱心人士送来猫粮狗粮、猫砂、宠物罐头等日常用品,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。截至目前,爱心驿站已经收养了40多只流浪猫狗,被领养的有10多只。”李先生说。

       李先生告诉笔者,有一只名叫“小绿”的暹罗猫,令他印象非常深刻。“小绿”被领养时,身上还有猫藓,但是爱心人士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它,从领养回去一直在坚持为它治疗,直到现在它的猫藓已经完全好了,而且它的主人也会定期给李先生发“小绿”的照片。看着“小绿”现在的样子,他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。

       笔者了解到,这所救助站是李先生自发组织成立的,夏日炎热的时,李先生就把小动物就养在自家八号农场的平房里,等到冬天就带流浪猫狗们回到楼上。同时,李先生还通过开展宠物寄养服务来维持救助站的运行。

       一间小小的爱心驿站,或许无法终结所有流浪动物的悲伤,但它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。笔者在走访时看到,牙克石市多家小区或者绿化带里,都有市民自发投喂,照顾流浪动物的痕迹。有的小区,市民们还会为那些无家可归的“毛孩子”搭建简易小家,让它们能够抵御严寒,迎接春天的到来。

     “驿”份爱心,看似微小,却足以温暖一颗疲惫的心;“驿”份庇护,汇聚成流,足以温暖整座城市。这些包含暖意的“驿站”,让林城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,始终保有一份最动人的温情与敬意。



分享至微信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 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分享至头条
打开头条, 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。